即便是山珍海味,重復吃幾十年也會膩,更何況只是披著美味佳肴的快餐。
在上世紀80年代,影視資源極度匱乏時期,香港新興的影視制作方式,讓無數內地觀眾耳目一新。
無論是從故事選題、還是演員表演方式、以及引起潮流TVB腔,都給觀眾帶來了全新的體驗。
也正是這種先入為主的方式,讓觀眾對香港影視產生了濾鏡。
公式化表演方式、千篇一律的服化道、快餐化的制作,明顯的戲劇沖突,只要讓觀眾看得爽,那麼這就是好劇、就是好的演員。
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?
答案當然是:No!
隨著影視行業的穩步發展,觀眾的審美在不斷提高,因此對演員的表演也更加挑剔。
想要得到觀眾的認可,那些「套路滿滿」的公式化表演就必須要舍棄。
但奈何這些套路早已根深蒂固,有些港星無法突破和改變,只能將這種千篇一律的表演方式繼續延續下去。
就連TV B視帝黎耀祥都曾說過:TVB這種高強度,只追求快的「木偶式」表演,他早已厭倦。
但神奇的是,即便是觀眾早已料到,這些人下一秒會有怎樣的表情、怎樣的動作,依舊會尬吹他們演技炸裂,為他們的表演買單。
那麼誰才配稱作為炸裂式演技呢?看看下面這幾位老戲骨就知道了。
要說起千面一人,李雪健老師當仁不讓。
無論是《焦裕祿》里的焦裕祿,還是《少帥》中的張作霖,李雪健呈現出來的演技,從不會讓人感到違和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