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内卷日益严重,过度强调成绩,限制了学生的想象,双减政策落地,注重素质,家长的观念有所改变,纷纷培养起兴趣爱好。
培养方式多样化,加上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当代学生个个是“人精”,反应敏捷,思维能力强,小学生很聪明,只要学习态度端正,不管做什么题,几乎都不在话下,一些问题连家长都不会,小学生却能快速回答,至于答案,总是出乎众人意料。
为了刺激学生大脑,现在的测试题花样百出,课外拓展题、思维训练题,我们常能看见“奇葩题”,一些学生别看课本知识没记住,回答这类问题,信手拈来,特别厉害。
比如这道题,问:“什么地方只进不出”,小学生回答:“坟墓”,
老师看了也觉得有道理,直接就给了对号,再看上面两道题:“什么事你明明没做却要受罚”,学生写的是“作业”,还有“什么东西一旦长了毛就熟了”,他写了“玉米”,老师都夸赞“不错”。
题目分数一般不高,答案不固定,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学习的兴趣,开动脑筋,让学生知道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,回答对了,学生会有成就感,加强自信心。
小学生如同一张“白纸”,不谙世事,平时若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,写出来的句子,或者作文,基本都是大白话,没什么营养,不能说不对,但真是不高级,问题是让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,开头是“多么美好”,后面小学生写的是“多么美好的季节,适合烤肉……”
也有的小学生提到学习就头疼,却又有点“小聪明”,一道简单的数学应用题,上课认真听讲,做题仔细,不马虎,可以说是白给分的题。
这位小学生回答的简洁明了,直接写:“有糖尿病”,话糙理不糙,可是,考试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,有明确的题目要求,不是脑筋急转弯,老师直接就画叉。
可能这也是当老师的乐趣之一,每当批改作业、试卷,总能看到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,叫人看了就想笑,然而,众人对此看法不一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