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蒙娜·德·波伏瓦曾經說過:「一旦出于驚人的偶然,給了一個女人通常給予男性的機會,她也可以達到和男人一樣的高度。」
1908年,德國女性才被允許上大學。1965年,法國已婚女性才有權開設個人銀行賬戶。1929年,中國才第一次從立法上明確規定,女性擁有與男性平等的受教育權利。
人類文明史六千年,女性擁有與男性同等權力的歷史,不過百年。在這短短的百年時間里,全世界的女性身體力行地證明了波伏瓦的觀點:女性并非無能,只是缺乏機會。
西蒙娜·德·波伏瓦是法國存在主義作家,女權運動創始人之一,她寫的《第二性》,鼓舞了千千萬萬的女性成為她們自己。
作家凱特·柯克帕特里克根據波伏瓦生前的日記、書信等材料,還原了她的一生,寫出了《成為波伏瓦》這本著作。
《成為波伏瓦》被譽為迄今為止最好的波伏瓦傳記,它從家庭、生活、人際關系、思想、愛情等多個角度,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可愛的波伏瓦。
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這本書,一起感受波伏瓦的魅力。
羅曼·羅蘭曾經說過:「一個勇敢而率真的靈魂,能用自己的眼睛觀照,用自己的心去愛,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斷。不做影子,而做人。」
波伏瓦就是這樣一個勇敢而率真的靈魂。
波伏瓦的母親控制欲極強,從小就對她進行嚴格的道德管教,不讓她做不得體的事,說不得體的話。母親還會偷看她的日記,拆封波伏瓦的所有信件,把她認為不合適的信直接扔掉。
波伏瓦的父親是落魄貴公子,破產之后眼高手低,又愛面子,不肯做基層工作,思想又非常傳統,覺得女孩子不應該有太多「像男人一樣的」想法。
隨著波伏瓦逐漸長大,父母開始堅決反對她看書、學哲學。
他們希望波伏瓦找一個穩定的工作,比如圖書管理員。
可波伏瓦決不妥協,她采取了沉默對策,不管父母怎麼說,她都沉默以對,家里的氣氛越來越尷尬,最后父母無奈讓步,讓她學了哲學。
波伏瓦曾經想過,放棄一部分自我,做父母眼中的端方淑女,按照父母的規劃,從事一份穩定的工作,結婚生子。
但經過深思熟慮和長久的內心掙扎,她還是選擇了按照自己的思想去過一生。接下來,波伏瓦潛心學習,用優異的成績,向父母證明了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